close

  工作室員工正在手工製作漢服。 武俊傑 攝工作室員工正在手工製作漢服。 武俊傑 攝羅春林在工作室內整理布料。 武俊傑 攝
  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 題:山西青年做漢服守漢禮 喚醒禮樂文化基因
  作者 李娜
  宋錦、連肩袖……APEC峰會上,習近平和彭麗媛穿著新中裝,為漢服做了一次最佳代言。在山西,一群青年做漢服,辦漢服婚禮,創建漢文化工作室,開漢服網店,追求知禮懂禮的生活。1月12日,太原,記者來到他們的工作室,25歲的設計師羅春林正把一塊提花織金棉裁成六塊,製作唐圓領,一種流行於唐代各階層的衣服。
  身穿唐圓領的羅春林活得像古人,她熟悉各種傳統禮儀,會盤古人的髮型,對香雲紗、緙絲、雲錦、棉麻等傳統布料瞭如指掌。做一件漢服,最快需要兩三天時間,她埋頭其中,常忘記時間。這種“綿密平靜”的生活方式令她感到“享受”。
  工作室另一名創始人王凱,是山西漢文化社元老級人物。這是一個由漢服愛好者組成的民間社團。
  2008年社團剛成立,端午節,太原,幾個人初次見面,他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漢服,一名女孩穿著白底碎花曲裾,“一種古典的美感,很美。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。”
  清明節、花朝節、上巳節,每逢傳統節日,王凱和朋友們身穿各式漢服,曲裾、半袖、齊胸襦裙,走上街賞花乞巧等古人做過的事情,“希望更多人瞭解漢服。”
  王凱說,“每個人從小到大或多或少,受傳統文化的影響,當接觸到漢服時,隱藏在內里的禮樂基因就被激發了。”
  穿漢服漸漸內化成漢禮。2010年,山西漢文化社舉辦了山西第一場漢式成人禮,被媒體廣泛報道。王凱說:“古人重禮,生下來要辦出生禮,12歲辦成童禮,成人時,男子冠禮,女子笄禮,之後是最莊重的婚禮,最後是喪禮。”
  和現代婚禮相比,漢式婚禮更加莊重。婚禮上,夫妻二人各截取一段髮絲,交集到一起,表示夫妻情深,永世不變。葫蘆一剖為二,盛酒,夫妻二人飲一口酒,交換,再飲,這是原始的交杯酒,預示夫妻同心,不分彼此。
  2010年10月1日,王凱、羅春林和王慧景正式創辦工作室,承辦漢式婚禮、成人禮等。迄今為止,工作室已經承辦了十餘場漢式婚禮。王凱說,婚禮舉行前,新人擔心太過標新立異,引起親人朋友側目,結束後,卻總是得到贊美。
  現在,山西漢文化社已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700餘人,年齡覆蓋80後、90後和00後。而這些年輕人熱愛漢服的行為,又影響到年齡更大的人。2014年,社團的一名14歲小姑娘,身穿漢服拜年,爺爺說:“這才是中國人的衣服。”
  現代競爭激烈,生活節奏快,為何漢服卻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,王凱認為,漢服並不僅僅是衣服,而是中華傳統文化“禮”的體現,代表著一種中國式、知書達理和雅緻的生活方式。(完)  (原標題:山西青年做漢服守漢禮 喚醒禮樂文化基因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i53oimp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